别忽视P2P电子合同,这几点你要好好看看!

2018-10-29 17:22:22 175

最近和一些菜友交流,发现很多菜友对于投P2P已经越来越有经验了,不仅收益算得越来越精明,而且对平台的一些风险点都把握得很不错。

  但是,还有一个地方常常被投菜友们忽略,那就是电子合同。

  现如今,大部分P2P平台投资之后都会生成电子合同,相信很多人都不会仔细看,因为合同内容很长而且很枯燥。

  说实话,我也不喜欢看电子合同。但是,电子合同里面有些内容却不容忽视,不仅涉及到投资标的的真实性,而且也关系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  那么,P2P电子合同里面,哪些内容需要注意呢?

  NO.1

  看清楚借款人

一般的电子合同,参与主体有3个,分别是
一般的电子合同,参与主体有3个,分别是

借款人、平台和投资人,其中要注意的是借款人。

  对于个人借款,投资者要注意核对电子合同上的借款人和借款信息(如身份证号码等)是否与标的披露的信息一致。

  如果出现信息不一致的情况,那就要小心了,至少要问问平台是怎么回事。

  对于企业借款,投资者要注意借款企业的名称和组织机构代码等信息,最好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一下该企业是否真实存在,降低遇到假标的可能性。

  至于平台,投资者要核对电子合同上显示的公司是否就是所投平台的运营主体。

  而对于投资人自己的信息,则要核对清楚姓名以及身份证等信息。毕竟万一以后发生纠纷闹上法庭,才发现投资人信息和自己的不符,能找谁说理去呢。

  NO.2

  注意借款金额和期限

别忽视P2P电子合同,这几点你要好好看看!

  借款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项:

总借款金额、借款期限、借款期间、借款利率、借款用途。

  简单来说,就是看一下借款人或借款企业一共要借多少钱,从什么时候开始借,借多久,整个借款周期按利率多少来付息,以及借钱来干什么。

  对于投资人来说,需要把注意力重点放在借款金额和期限上。

  企业借款金额是否超过100万、个人借款金额是否超过20万,如果是的话就要注意投资风险了,毕竟这是违反政策要求的。

  借款期限与标的信息显示的借款期限是否一致,如果电子合同中的借款期限较长,说明平台出现了期限拆标的情况。

  借款人还款时间和投资者回款的时间不一致,平台一旦没办法使用自有资金保持回款的稳定性,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,这将会带来极大的风险。

  另外,还可以看看企业借款是用去干什么、个人借款是否有资金使用场景。尤其在监管部门严限现金贷的背景下,投资者更加要注意在电子合同中是否有显示借款人实际的借款用途。

  NO.3

  注意还款时间

还款计划需要关注的地方也不多,主要关注
还款计划需要关注的地方也不多,主要关注

每期的还款日期和实际的到账时间。

  每期的还款日是指借款人需要按时回款的日期,而实际的到账时间是指投资者收到回款的日期。

  投资者需要关注合同中是否有标明实际到账时间是什么时候,以及如果回款日刚好是节假日的话会怎么处理。

  如E都市钱包,在电子合同中注明实际到账时间是到期还款日后的1-3个工作日。而拍拍贷则在电子合同中注明如遇节假日不能正常回款,还款日将自动顺延至下一个工作日。

  了解到所投平台的实际到账时间后,投资者可以算出每笔投资最迟的到账日期是哪一天。

  如果超过了最迟的到账日期但是却还没收到回款,就要赶紧向平台客服咨询回款延迟的原因。

  NO.4

  注意几个小细节

  除了以上几项,电子合同中还有一些不常出现的小细节,大家也不能掉以轻心。

  1.提前还款如何处理。如金联储的电子合同中显示:借款人若提前还款,需要向投资者支付当期利息、未付本金及提前还款的补偿金(未还本金的0.5%)。

  2.是否向借款人收取费用。某些平台会向投资人收取如居间服务费等费用,而这些费用一般在标的披露的信息中不会显示,但会在电子合同中显示。

  如果平台没有在合同中注明却向投资者收取居间服务费,投资者有权向平台索赔。

  NO.5

  保存好电子合同

其实,电子合同中需要注意的信息,一般在标的披露的信息中都会有显示。大家拿到电子合同后,主要是核对合同中的具体款项与平台标的披露的信息是否相符。

  其实,电子合同中需要注意的信息,一般在标的披露的信息中都会有显示。大家拿到电子合同后,主要是核对合同中的具体款项与平台标的披露的信息是否相符。

  需要额外注意的就是还款的实际到账时间,这意味着投资到期后多久能到账,以及什么时候还没到账就要赶紧追责平台,万一真的发生逾期爆雷,第一时间追讨还是有可能追回资金的。

  最后,建议大家在每次投资后都将电子合同下载并备份,一般电子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。否则平台一旦跑路顺便把官网的信息清空,即使想要维权也没有任何证据,能追回本金的希望就更渺茫了。


免费试用